播种前蕞重要的是给种子拌种,抓好播前种子消@毒处理是预防种传土传病虫害、有效减轻病虫危害、减少农药用量和面源污染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,对确保苗全、苗齐、苗壮和实现小麦丰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。
小麦苗期是多种病虫害侵染和初发危害期,也是压低病虫基数、减轻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。预防根腐病、全蚀病和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,以及金针虫、蝼蛄等地下害虫,可以使用噻虫·咯·霜灵、苯甲·嘧菌酯、噻呋·戊唑醇混用来进行有效防治;对于提高小麦抗逆能力、增加营养、调控生长平衡,达到增产效果,可使用维巴疫苗和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;提高小麦免疫能力,抑@制病毒、真@菌、细@菌和线虫病的发生,可以使用氨基寡糖素等;提高分蘖后期小麦的抗寒抗旱、抗热抗盐碱能力,使用芸苔素·诱抗素有良好的效果;为了打破小麦种子休眠、促进种子发芽、生根壮根、防倒伏,可使用复硝酚钠来提高小麦成活率。
小麦在播种后,第@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并长出地面约2厘米,标志着出苗期的开始。这个阶段,及时检查苗情并补种缺苗是必不可少的。若土壤较为干燥,可采用浇灌或滴灌的方式来补充水分,注意避免大水漫灌,以免对幼苗造成伤害。
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。一般在小麦分蘖到返青期施用第@一遍药,此时应着重关注小麦蚜虫、麦红蜘蛛的发生,可以使用噻虫嗪、阿维菌素和噻虫·高氯氟来进行有效防治;病害以纹枯病、全蚀病、根腐病、白粉病、锈病为常见病害,建议使用苯甲·吡唑酯混用噻呋·戊唑醇来进行防治;可以使用氨基寡糖素来抑@制病毒、真@菌细@菌,提升小麦植株免疫能力;建议同时施用24表-芸苔素、芸苔·诱抗素、复硝酚钠和三十烷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维巴·植物疫苗和氨基酸稀土来调控小麦生长平衡、营养增产抗逆、倒春寒、提高小麦成穗率。
当小麦的主茎第@一节间离地面的距离达到1.5至2厘米,标志着拔节期的开始。此时,小麦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,初期以营养生长为主,后期则逐渐转向生殖生长,为丰收奠定基础。在这一关键时期,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小麦的营养补充和防旱、防倒伏的工作。可以施用缓释氮肥和速@效氮肥来替代追肥,以及多效唑混用矮壮素来防倒伏。此时,需要抑@制杂草的生长防止对小麦产生危害。针对双子叶(阔叶)杂草,可以使用2甲·双氟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,对于单子叶(禾本)杂草,炔草酯和甲基二磺隆有良好效果。
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的另一个关键阶段,也是控制茎叶病虫害的重要时期。在这一阶段,小麦的茎秆开始伸长,叶片也逐渐增多,病虫害的发生也更为频繁。因此,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。此阶段要防治白粉病、锈病、黑穗病的发生,如遇有阴雨、露水和多雾天气等持续2天以上,应加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力度。可以使用苯甲·吡唑酯和戊唑·咪鲜胺来进行有效防治;还要重点关注麦红蜘蛛、吸浆虫和麦叶蜂的侵袭,建议使用噻虫嗪、阿维菌素、噻虫·高氯氟来进行防治。也可以同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疫苗等来调控小麦生长平衡、增加小麦授粉能力。
小麦孕穗至成熟前,也就是灌浆期,是小麦生长的蕞后一个阶段,也是控制穗部病虫害的关键时期。在这一阶段,小麦的穗部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,是决定小麦千粒重、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。因此,对于穗部的病虫害防治需要格外重视。针对麦蚜、吸浆虫等,可以使用噻虫嗪和阿维菌素等进行有效防治;此阶段需要控制白粉病、赤霉病和锈病的爆发,建议使用苯甲·吡唑酯和戊唑·咪鲜胺来进行防治。同时施用芸苔·诱抗素、维巴·疫苗和螯合·氨基酸稀土来达到增产抗逆、调控生长平衡、提高粒重、防早衰的作用。
总之,小麦的各个阶段不同的打药时间、打药@方式,都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,以及爆发程度来确定,同时,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管理措施,确保小麦安全生长和丰收。